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
隨時隨地都要照顧自己的心念;
只要有一念炫耀自己、輕慢別人,
德行就會破壞無遺。
唐太宗時代,是中國佛教大放光明的時期,玄奘大師印度取經的事蹟,透過《西遊記》神化式的敘述,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後,收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徒弟----窺基法師,又稱「三車法師」。
窺基法師自幼聰敏,出身富貴家庭,叔叔是太宗的大將,玄奘大師度他出家時,他提出三個條件:出家生活太苦了,他要帶一車的黃金;喜歡讀書,要帶一車的書;還要帶一車的美女來伺候他,故人稱「三車法師」。雖然當時頗引人議論,但後來窺基法師還是成為當代高僧。
有一則很有名的公案,就是發生在窺基法師的身上----
終南山的道宣律師是中國律宗的初祖,持戒精嚴,日中一食,感動得天人供養,所以勿需托缽,吃飯時間,天人自然會送供養給他。有一天,窺基法師從終南山經過,聽說道宣律師在此精進,就要上山拜訪。
道宣律師聽到窺基法師要來,對於窺基法師的學問當然很佩服,但是對於他的行持就生起輕慢心,所以想藉此機會教訓窺基法師,讓他看看中午有天人送供養的聖境,以顯示自己嚴持戒律的德行感應。
哪知中午都過了,天人竟沒有送供養來。窺基法師離去後第二天中午,天人再度送供養來,道宣律師問天人:「昨天為什麼不送供養來?」天人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此,護法神嚴密地將此山團團圍住,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罷滿身大汗,立刻心生懺悔。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隨時隨地都要照顧自己的心念,像道宣律師這樣的高僧大德,偶爾還會有煩惱習氣起現行。所以說,只要有一念炫耀自己、輕慢別人,德行就被破壞無遺。
古德云:「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一關透不過,妄念紛飛,清淨心註定尋不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