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戒菸

戒菸的種種方法,
只不過是給不想戒的人一種藉口;
想戒的自然就戒了,
戒的本身就是方法及過程。



記得多年前,一位蘇太太(現已出家)請了一部《般若心經》與我結緣,開啟我研究佛學之途;次年,我皈依三寶。

有一天,大姨子也替我請回一套《法華經》,同時囑咐我至少要讀一遍。她說這套《法華經》共分七卷,是一位居士助印結緣,份數不多,只有七本精裝本,且印刷精美。思念來處不易,並感恩她親自送經,豈有不讀之理?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一向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研究佛學也是這樣,總認為不該在枝葉上作文章;當時我正熱衷禪學,舉凡《金剛經》、《壇經》、《維摩詰經》、《心經》等般若系統的經典,都是我的最愛,尤其是禪宗公案以及祖師語錄,像在公案中看到祖師們對當機者說:「你就是佛!」好像這句話一說,自己不必做什麼就立地成佛,真是過癮。

看禪宗公案或祖師語錄就像看武俠小說,故事中的主角,永遠都是武功最高的。其實,看得過癮,只是替別人高興,自己卻沒有到達同樣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仍然煩惱不已。當時我心中有一個大疑團,難道古代的人要比我們多善根,為什麼輕輕點撥就「大徹大悟」,而我們卻執迷不悟?

但是,我仍然深信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就這樣過了好長一陣子,想到既然承諾人家要讀《法華經》,便不能失信於人。於是真正靜下心來,終於讀畢,同時也印證心中的疑惑。

在《法華經》中,也看到「龍女」立地成佛的過程:她先由龍轉化為女眾,再由女眾轉化為男眾,端立於蓮座之上,寶相莊嚴,佛光普照,一縷清香,祥雲萬朵,羅漢、菩薩眾四周圍繞擁護,在他方世界廣說法華。經文裏還說,當時在座諦聽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的大阿羅漢及諸大菩薩們,眼見龍女成佛,都表示難以置信。這卻讓我想起了我戒菸的心路歷程。

打從我初中三年級,當哥哥由陸軍官校預備班第一次放假回來,把軍用香菸送入我手中開始,菸癮就伴隨了我四十年歲月。由於越來越多人認為,二手菸害人不淺,於是我在家中的地位就越來越往外移,必須到屋外去抽菸。還記得那時我正想加入慈誠隊的培訓,但加入慈誠隊一定要嚴守「慈濟十戒」,自己還在抽菸,怎麼辦?要做慈濟還是要香菸?

我想很多師兄此時都在心中盤算,最好是魚與熊掌兼得----香菸慢慢戒,慈濟照樣做。不料,證嚴上人說:「慢慢戒,就不用戒了!」

也不知為什麼?或許是與上人的緣分特別深吧!追隨上人的心願,油然而生;奇怪的是,自決定加入慈誠隊後,菸癮好像突然消失了,用不著經過先嚼口香糖、吃瓜子或花生等種種步驟,菸就戒了!

這次戒菸,給我很大的覺醒----戒菸的種種方法,只不過是給不想戒的人一種藉口;想戒的自然就戒了,戒的本身就是方法及過程。

龍女成佛的故事,是佛陀慈悲在教導我們:眾生皆有佛性,個個都能成佛;心靈的解脫不在死後,而是當下就從煩惱習氣中自拔出來,那就是見性成佛。禪宗嘗說:「一燈能滅千年暗。」即使暗了一千年,只要點燃燈火,立刻就亮起來。

除掉煩惱習氣就像戒菸一樣,就看自己願不願意戒。證嚴上人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您不覺得古人要比我們「願心懇切」嗎?所以「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才能成就法身慧命。

在慈濟世界裏,我找到了答案----真正去做,就對了!就像學靜思語的小學生一樣,他們說:「師公的靜思語,我做到了耶!」他們從來不虛假----光做表面;也不分別----我為什麼要做?為誰而做?他們心無染著----只是真正地去「做」。如此,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