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一輪明月

修行要修得心如明月,
清淨皎潔;
若能以歡喜心來欣賞萬物,
時時處處都會是詩情畫意。



在英國有一則小小的訴訟新聞:一位住在倫敦郊區鄉村別墅的女主人,將她鄰居農場的主人告進了法院;理由是她受不了農場的氣味。

旅遊過倫敦郊外的人都知道,一眼望過去,你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古堡,矗立在林木之間,其中有些年代非常久遠。這些古堡多半屬於大英帝國古老的皇親貴族所擁有,隨著年代的變遷有些業已易主;也有許多現代商業貴族,在那邊蓋了不少大型別墅,就為了享受一下田園的生活。

這位鄉村別墅的男主人,是一位汽車代理商,在各地擁有許多汽車經銷店,因而發跡,於是帶著太太搬進了鄉村別墅。

這位鄉村別墅的女主人在法庭上的證詞這樣的:「有一天清晨,我信步走到了後院﹙當然,她的後院是相當遼闊的﹚,我伸展了我的雙手,眼睛望著遠處的白雲,深深地吸了一口大自然的空氣。我還記得那天清晨的空氣非常清新,有一股濃郁的青草香;可惜那種詩情畫意的情景,卻被遠處農場的牛叫聲給粉碎了。」這起訴訟的結果,是在法官判決「不予審理」之下結了案。

在我國禪宗也有一則公案是這樣的:

有一位老禪師在山上蓋了一座小茅棚。這座茅棚裡面非常簡陋,除了一張木板床、一床破棉被及一套換洗的衣物之外,什麼都沒有。老禪師每天除了參禪就是打坐,素以野果、野菜、山泉充饑;有時打坐久了,就在這山間溪旁的松樹林裡小憩。

某天,天色漸晚,一輪明月緩緩地昇起;老禪師踏著輕快的步伐,在這山間小徑中徐行。這是一個清風明月的夜晚,當清風吹過松林,立刻響起一片松林的低語。老禪師不知不覺地融入這片祥和的景觀裡。眼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禪師心中充滿了喜悅,欣然忘我,與整個大自然渾然一體。

當他正滿懷著法喜,將要走近小茅棚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條人影在月光下,快速竄入小茅棚。他心裡想著:「這個人好可憐,山下已無處可偷,竟然偷到山上來了!」

他便脫下身上僅有的外袍,對著那人說:「對不起,山上沒別的東西好送你,你就收下這件袍子吧﹗」那人接過袍子後,不知所措,頭也不回地溜下山去。老禪師望著那人的背影消失在夜幕裡,嘆了口氣說:「如果他能帶走那一輪明月,該有多好﹗」

第二天,天剛破曉,當老禪師步出門外,就發現那件外袍,疊得整整齊齊,就放在禪師平日打坐的那塊石頭上。那人已跪在那兒多時,見到老禪師便向他頂禮三拜,一語不發,徐徐地走下山去。那位老禪師說道:「他終於帶走了那一輪明月!」

那位老禪師心如明月,日日是好日,時時處處都是詩情畫意。我們應該要學習那位老禪師,修得心如明月,清淨皎潔。

那位鄉村別墅的女主人,若能以歡喜心來欣賞萬物,處於那麼詩情畫意的情景,即便是牛聲、雞鳴、狗叫,不也增添了許多鄉村田野的趣味,更讓人感覺親切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