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學生們此時在他們的身體上劃下無數刀,
也不願將來他們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
證嚴上人說:「人性本善,人人心中都有愛,但許多人的愛是深深埋藏起來。愛心最完美的表達,就是付出;以智慧付出愛心,無形的愛就能化成有形的真善美。」
如果心中的善念被啟發,那無形的愛就能化成有形的真善美,這個真善美的境界,真的在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呈現給了大眾。
「捨身菩薩」就是慈濟人對大體捐贈者最崇敬的稱號(又稱『無語良師』),只要到過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參觀的人士,在他們心中都有著同樣的震撼及相同的感受: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這裏對生命更尊重,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這裏,捐獻出自己的大體,成為「大捨堂」中的一員,那真是最後莊嚴落腳之處。
證嚴上人對捐贈大體的呼籲,即使在台灣如此忌諱死亡的風氣下,都能得到熱烈的回響,絕不是偶然的。因為,捐贈者及捐贈者的家屬都親眼目睹,沒有一個地方能做到像這裏這麼好,對大體如此地尊重,令他們覺得死後能側身於此廟堂也是一種殊榮。
「大捨堂」中的「捨身菩薩」,學生尊稱他們為:「大體老師」。不論他們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生前是富是貧;是達官顯貴或者是販夫走卒,都是學生們心目中真正的「老師」。因為,他們捨下了「我」,「遺愛人間」,留給人間一份善念。
那股善念令學生不再害怕,捐贈者也是共同研究一個主題中的一員,就像是教導他們這一小組的大體老師。大體老師不但教導了他們的醫學知識,同時也教導他們什麼是「愛」。那些醫學院的學生,小心翼翼地開始解剖;學期結束時,又非常細心地將大體老師各部位縫合,對大體老師十分尊重;當大體老師要火化前的追思儀式,學生們自動地寫信給老師並推舉代表上台作心得分享,那充滿了感恩的字字句句,常令捐贈者家屬不禁落下感激之淚。與學生們共處了一學期的老師就要離去﹙火化﹚,那依依不捨的情懷,真實地呈現出「真善美的世界」。因為他們都懂得「捨」,而且在捨中有「愛」,最可貴的是,他們心甘情願地捨,寧願學生們在他們身體上劃下無數刀,也不願將來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
大家都讚嘆「捨身菩薩」了不起,他們卻都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感恩大家幫我資源回收、廢物利用,讓臭皮囊還有剩餘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