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落原就無法預知;
當無常活生生示現時,
慈濟人就像是可以倚靠的、
「大愛慈心」所化現的一面「牆」。
洛杉磯慈濟美國分會有一次請到三位心理學博士及社工及心理輔導方面的專家,使得連續六週的「美國分會訪視志工研習講座」,在每星期六下午順利展開。
有這麼殊勝的機緣,大家當然格外認真學習。研習主題從訪視經驗交流、自我身心的調適、助人的溝通技巧、危機的處理,到訪視中的情、理、法及資源的運用。課程完全採取啟發式教學,從簡單的遊戲中將義理作深入淺出地詮釋,讓大家獲益良多。老師也從慈濟人不同的心得分享中,感受到智慧的啟發,教學相長又得到一明證。
在這次研習過程中,我體會出慈濟的訪視不是一般的訪視。一般的訪視,只是運用上述學理去達到訪視的目的而已;而慈濟人認為:「人雖然有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地域及國籍等種種的不同,但每個人都有一顆相同的愛心。」因此,慈濟的訪視除了用心的傾聽、溫柔的擁抱、輕聲的撫慰,解決受訪者的困難外,還要藉此機會喚醒他們心中的愛,使受訪者也成為能助人、愛人、發揮良能的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我的思緒,慢慢地回溯到洛杉磯北美衛星電視台「慈濟世界」節目播放的「給慟一個出口」----慈濟人在華航空難現場的時空,我好像也身臨其境,參與其中……
看完這部影片給我很大的震撼,心中升起的悲痛,遲遲不能釋懷──誰也沒想到,當飛機將降落在桃園中正機場的一剎那,迅及間「喜劇」變成了「悲劇」,會這麼的「無常」。
經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不是活生生的示現嗎?由不得你不相信。馬上使我想到是,誰能給那些罹難者家屬一個依靠?是引磬木魚?還是暮鼓晨鐘?都不是,是「一面牆」,是一面可以依靠的牆,而慈濟人就是那面牆。由於《慈濟》月刊的披露,讓更多人得知,原來罹難者家屬中,竟然也有慈濟委員,她不但要強忍住喪媳(華航的空服人員)的悲痛,安慰自己的親人,還要照顧到其他罹難者家屬,真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
其中還有白髮蒼蒼的慈濟老委員,幾年前也曾經因空難失去了兒子。如今卻在觸景生情的境界裡,撫慰著別人傷心情懷。
這群藍色身影的慈濟人,穿梭在一片淒風苦雨、殘骸遍野的墜機現場,強忍著心中的哀淒與震撼,安慰罹難者家屬悲愴的心靈。這些慈濟人可能一輩子也沒見過如此場面,也不忍見到這樣殘酷的事實。他們連日奔波,只因為把罹難者家屬的心,當作自己的心,把罹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由於心中悲憫使他們忘了駭怕,即使靜靜地,也許什麼都不說,但當罹難者家屬需要的時候,慈濟人一直都在他們身旁。
慈濟人,那一句句、一聲聲,連綿不斷的佛號,期待罹難者的亡靈能夠得到安息,祝福他們乘好因緣再來人間;慈濟人溫馨的懷抱,讓罹難者的家屬不再孤獨,進而心安。
最後,聽到受訪者說內心的話──慈濟人就像是可以依靠的「一面牆」;而面對一次次人生苦難的示現,慈濟人也從中漸漸鍛鍊得更積極、更堅強。生命的起落原本就無法預知,經歷這場災難,慈濟人的心變得更柔軟、更惜福,並衷心祈禱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